屏東伯大尼之家 17憨兒尋爸媽
院方上網公布當年信物 盼家長來探望 不會要求帶回 |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
「沒有人在意我來自何方,從山上、從海裡、從一個來不及熟悉的地方,在伯大尼我們都是突然冒出來的…」屏東伯大尼之家照顧130多位身心障礙者,其中17人是孤兒,父親節前夕,這群憨兒羡慕同伴有機會喊一聲爸爸,心頭揮之不去的疑問又冒出來,「是爸爸忘了帶我回家,還是早已忘了我的存在」?
屏東伯大尼之家決定送給他們一份特別的父親節禮物,昨日大費周章找2、30年前的信物,將孩子化身為大毛、二毛…,在屏東伯大尼網站設置一個專屬網頁,透過當年裝嬰兒的搖籃、報紙或舊信件等等,喚起棄兒親人的回憶,透過網路為孩子尋親。
第1位到院的棄兒大毛,到院時僅8個月大,現已25歲,是個安靜、不苟言笑的酷哥,常關在自己的世界,偶爾心情好時,會突然發出ㄎ、ㄎ、ㄎ…的愉悅笑聲,老師希望他能學會簡單口語,讓人有機會開啟他的內心的窗。
三毛是院裡學習能力最好的孩子,常倚門引領凝望,希望自己的親人會奇蹟般出現,但也總拖著失望又沉重的步伐回到宿舍,三毛無所謂地說:「我到國中就死心了,沒有人會記得我」。伯大尼之家執行秘書李韻珊說,三毛僅是輕度障礙,但當他認定家人遺棄他時,就開始為所欲為,讓院方傷透腦筋。
院方希望家屬能在今年父親節到院探視孩子,送給孩子一份最特別的生日禮物。李韻珊說,院方只是單純希望家人看看孩子,不會要求家人帶回孩子或支付任何費用。
若有親友曾在屏東地區拋棄孩子,可與院方聯繫08-7367264轉社工,一圓憨兒尋親夢。
沿革史:
伯大尼是希臘文βηθανία,意思是苦難者的庇護所。
伯大尼之家(Bethany Home),在民國五十二年由挪威宣教士蘇超生牧師創辦。
本著基督耶穌博愛的精神,早期收容、教養罹患小兒痲痺的孩子,激起孩童及其家庭
愛與新生的力量。即使面對社會資源貧乏、蘇牧師仍咬緊牙關一定要幫助這群被社會
漠視的身心障礙者。
六十二年受世界展望會資助,成為台灣世界展望會伯大尼兒童之家,擴大收養孤
兒、腦性痲痺及智障兒童。七十二年蘇牧師夫婦告老返鄉即交棒給國人接手自力經營
。七十四年增設智障者日間托育班。七十七年增收多重障礙者,並開辦智障職業訓練
班有汽車清潔維護班、綜合農牧班、電器零件加工班、棉製品加工班,前三類先後受
職訓局委託代訓。八十年設立財團法人。八十五年興建庇護工場,提供十五歲以上院
生妥善的技職訓練場地。八十七年擴建實習農場分設簡易網室、園藝造景、花卉和有
機蔬菜栽培等實習區。九十三年以環保及多元療育概念開發庇護休閒農場及樸石屋庇
護餐廳,並於九十四年接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餐飲廚
藝班。
每位院生都是老師重視的寶貝,在教育上注重個人的獨特性,依生活環境生態模
式分別就居家生活、社區生活、職業生活和休閒生活等方面擬定個別性的教學方法,
又按能力分為學齡班、生活輔導班、職能開發班、職訓班等使其適才適用並規畫生涯
,期待院生健康成長,終能融入社會成為有用、可造之才。
宗 旨:
秉承上帝愛世人之精神,以專業的愛心、活潑的信心,提供全人的『身、
心、靈』服務。在工作上、生活中榮神益人。
900屏東市仁義里十六之六號
電話:(08)7367264
傳真:(08)7369649
電子郵件bethany.pt@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