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大家
「兔」年好運擋不住、「兔」年財源滾滾來、
前「兔」似錦 ,動如脫「兔 」、「兔」氣揚眉 ,兔年全家樂悠悠!

春節前後 ,既熱鬧又充滿新春氣息的年貨大街,大家都為了過年而開始在做準備。
『迪化街』初建於1850年代,清末時代的大稻埕市集、日治時代鼎盛的『永樂町通』、
於國民時代改名為現代的 『迪化街』。各式各樣的南北雜貨應有盡有,
一整路上試吃及試喝的吆喝聲,這裡就是赫赫有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

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兩側貼上墨香濃郁的春聯,
令人有一股萬象更新、春回大地之感。
除了在門上貼春聯外,也可在室內外貼方形的「春」、「福」等紅紙,
有人還會將「春」、「福」等字倒貼,因倒諧音「到」,
此表「春到了」或「福到了」之意。

每年春節的『年貨大街』活動,更吸引無以計數的人潮。
春節前後 ,既熱鬧又充滿新春氣息的年貨大街,
大家都為了過年而開始在做準備。
各式各樣的南北雜貨應有盡有,一整路試吃及試喝的吆喝聲,
這裡就是赫赫有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

熱情叫賣的工讀生

熱情叫賣的工讀生

麥克風、大聲公是商家不可或缺的工具,
面具加上大字的紙板叫賣,呈現另類的年貨大街銷售特色。

店家熱情招呼客人,促銷價格果然奏效,人氣強強滾。

店家熱情招呼客人,促銷價格果然奏效,人氣強強滾。

店家熱情招呼客人,促銷價格果然奏效,人氣強強滾。

店家熱情招呼客人,促銷價格果然奏效,人氣強強滾。

過年_
從農曆12月中開始,家家戶戶便準備過年。
過年有許多傳說,
但是其主要任務是除舊佈新,
因此在送灶神回天上後,就得準備大掃除,
將屋內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以除去舊年的晦氣,迎接新年。
接著是辦年貨,採買過年時所需要的各種民生用品,
並且還要在居家內外貼春聯、門簽及年畫、佈置廳堂,
以增加新春的喜氣。
年節中少不了要吃些年食,
如臘味、年糕等,在傳統社會中,年食多為自製,
因此大約在春節前的三個禮拜,家庭主婦便開始醃製臘味、蒸年糕,
雖然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已少有人自製年食,
然而每個家庭總會買些回來應應景。
_過年習俗_
尾牙( 農曆十二月十六 ):喝春酒。
除夕(農曆的最後一天):年夜飯。
開正(農曆過年的 正月初一 ):寫春聯。
迎財神(農曆過年 正月初四 ):包紅包。
_除夕習俗_
除夕習俗一:拜天公
除夕當天一早,備好鮮花素果祭拜玉皇大帝,祈禱來年順利平安。
除夕習俗二:辭歲
除夕當日午後,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祭祀祖先和神明,
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
除夕習俗三:貼春聯
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兩側貼上墨香濃郁的春聯,
令人有一股萬象更新、春回大地之感。
除了在門上貼春聯外,也可在室內外貼方形的「春」、「福」等紅紙,
有人還會將「春」、「福」等字倒貼,因倒諧音「到」,
此舉表「春到了」或「福到了」之意。
除夕習俗四:圍爐
祭祀神靈之後,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
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
除夕習俗五:壓歲錢
除夕圍爐之後,長輩分壓歲錢,
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作為壓歲錢,
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除夕習俗六:守歲
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圍爐守歲。
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祈求閤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