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週 次 | 單 元 名 稱 | 內 容 摘 要 |
第1週 | 公民新聞操作與新聞平台應用(1) | 用相機來報導,如何以數位影像來紀錄,增加對影像閱讀與運作有更充份瞭解。 |
第2週 | 公民新聞操作與新聞平台應用(2) | 用相機來報導,如何利用公民媒體發揮影響力。 |
第3週 | 公民新聞操作與新聞平台應用(3) | 用影像說故事,如何建立公共新聞之影音資料。 |
第4週 | 公民新聞操作與新聞平台應用(4) | 用影像說故事,如何報導公民新聞及串連公共議題。 |
第5週 | 公民新聞操作與新聞平台應用(4) | 剪接效果的運用與上傳應注意事項 |
第6週 | 作品發表分享及討論 |

曹副校長與公民記者慶生

PeoPo公民新聞平台提供了開放、分享、行動的空間,
內容完全取決於公民記者的決定,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新聞採訪沒有什麼固定技巧,
真正是因人、因事、因地、因題目而異,
一位好的記者,在接觸許多的人,懂得仔細觀察對方,
經過無數次成功的訪談後,成就專業記者的特質,
而這種特質是透過新聞採訪中與人互動的經驗和反省訓練出來。
在採訪前或採訪時,
隨時都要抓住這六個要素即「五W一H」,
採訪後的寫作要素,也同樣是由「五W一H」組成。
‧ WHO(人):是誰,那些人。
‧WHAT(事),發生什麼事。
‧ WHEN(時):什麼時候。
‧ WHERE(地):什麼地方。
‧ WHY(何故):怎樣發生的,原因。
‧ HOW(如何):有那些過程與人情味故事。
新聞就是精簡再精簡,內容扼要再扼要,簡單易懂最好,不要羅羅長讓看不懂

用影像來說故事,最好有足夠的畫面素材來處理,
在現場若無法判斷某個畫面是否需要拍攝的話,
最好把握「寧可多拍,不要漏拍、少拍」的原則,
留待後製時再來取捨,這樣,事後才不會因錯失某些畫面而懊惱:
同時,某些預期之外所拍攝的影片,或是訪問者的談話,
說不定能激發妳更多的創意或說故事靈感。

新聞寫作六大原則:
一、使用大眾共同認知的語言文字。
二、精練而充份表情達意的文字、語言。
三、有人情味的文字、語言。
四、記述、評論或分析的文字、語言。
五、最能節省閱讀或聽的時間的文字、語言。
六、最具親和力的文字、語言。

公民新聞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可以營造一個高度互動的知識社群,
陸續發展不同議題與運動,以及結合地方文化特性的社區參與經驗,
每個公民都有發聲的權利,讓我們的新聞,
能夠更加貼近我們的社區,然後循序漸進的導引,
俾利跨校結合長期投入社區公共議題的關懷。
全站熱搜